企業踐行ESG管理的必要性
1) 監管政策對企業ESG管理和披露提出更高要求。在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需求的推動下,政府有關部門及金融監管機構紛紛出臺上市公司ESG管理及披露的政策要求。上市公司加強對政策的把控有助于規避合規風險,保證自身穩健發展
2) ESG管理水平影響企業經營表現。ESG管理的重要性逐步顯現。通過ESG風險影響企業經營管理績效相關案例的整理,發現在經營過程中忽視ESG要素的企業,市值及聲譽均受到大幅的負面影響,而ESG表現優異的企業能夠獲得更好的績效水平
3) 企業ESG表現成為影響投資者決策的重要因素。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主要集中關注規避風險以及獲得投資收益。ESG評估可以補充傳統財務報表缺乏的信息,幫助投資人更全面的了解投資標的風險和回報信息
4) ESG對企業環境責任的評估有利于引導企業貫徹綠色發展和創新發展理念,激勵企業研發、采用節能環保技術,參與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從而更好地處理企業發展、經濟增長與環境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
5) ESG對企業治理的評估,有助于幫助企業完善現代公司治理,優化公司內部股東、董事、監事及經理層之間的關系,科學制定和實施戰略,協調與利益相關者(包括員工、客戶、存款人和社會公眾等)之間的關系,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ESG報告編制流程
階段 | 工作內容 | 闡述 |
準備階段 | 了解全球范圍內ESG報告編寫的標準 | 合國2030 可持續發展目標 (SDGs)、全球報告倡議組織《可持續發展報告標準(GRI Standards ) 》、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建議書(TCFD)框架》、《可持續發展會計準則委員會(SASB)》等。 |
基于企業所在交易所和報告對象選擇合適的指標指引 | 2022年,聯合國可持續證券交易所(SSE)倡議官網的最新數據品示,全球主流標準中 GR1標準以 96% 的占比排在首位。任何標準都有其制定目的和內部邏輯,ESG標準并不相互排斥,企業既可以重點關注其中的一種標準,也可以綜合不同標準中的指標來提升ESG報告的整體表現度。 |
構建企業ESG指標體系 | 構建ESG指標體系可以參考GRI的專項議題標準包括200、300和400系列,用于報告企業對經濟、環境和社會議題影響的信息。其中200系列是經濟議題,300系列是環境議題,400系列是社會議題。 |
搭建公司ESG報告框架 | 基于前面三步的工作來進一步確定公司的ESG報告內容框架。 |
編寫階段 | 界定報告范圍 | 可使用年報的范圍,也可使用財務門檻或風險水平。 |
識別重要議題 | 完成報告議題基礎性分析之后,需進行實質性議題的分析,更為精準地確定報告需要重點詳細披露的ESG議題。一篇優秀的ESG報告的基本要素就是覆蓋廣,結合企業所處行業和自身特性,覆蓋會對企業產生重大影響的ESG信息。 |
收集與分析ESG報告數據 | 構建職責明確、覆蓋完整的ESG定量數據收集工具是ESG報告編制的重要基礎。科學系統的ESG報告指標體系,不僅可以為報告提供穩定可靠的信息來源,也可作為ESG管理的抓手,推動定量化的目標管理。 |
客觀呈現ESG表現 | 公司需要通過數據和事實案例去披露自己的表現,證明自己是知行合一的。這樣也會輔助報表使用者,基于公司披露的舉措、進展和數據,與公司設定的目標、行業的發展情況、其他公司的表現等方面進行對比,來更加客觀地判斷公司的ESG表現。 |
設計排版 | 一份優秀的ESG報告,設計和排版也至關重要。不僅要做到圖文美觀,圖表清晰,還要將報告設計風格與企業文化相結合,起到一個很好的企業宣傳作用。 |
后續階段 | 改善企業ESG表現 | 將ESG報告作為企業改進ESG管理的起點而非終點。企業發布ESG報告之后,很有可能面臨資本市場問詢和第三方ESG評級。問詢中提到的問題、ESG評級中的弱項指標,以及在報告編制過程中發現的管理漏洞,都應當成為下一年度ESG工作關注的重點和改進方向,實現報告工作由文字加工、編輯向真正的ESG管理轉變。 |